每日消息!大宗论坛69:“数解”一季度——花开有期,回暖有望

2023-04-23 14:54:56    来源:卓创资讯

【导语】4月21日,研究院举行第六十九期研究例会,本期围绕“一季度经济及商品市场数据分析”为主题展开讨论。经过讨论,普遍认为虽然一季度各领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供需错配问题,但从数据来看国内经济整体性向好,暖意十足;二季度需求仍有继续恢复的动力和基础,花开有期,回暖有望。

主持人:刘新伟

参会人:钟健、孙光梅、刘新伟、赵颖、曹慧、孙继森、李训军、张凤、刘舜心


(资料图)

核心观点(发言顺序):

能源研究员赵颖:脉冲式行情回落,叠加需求疲软预期升温,WTI原油价格回落到了80美元/桶以下。

农业研究员孙光梅:上周国际粮食价格整体下行,国内止跌企稳,关注食品类下游的采购与走货情况。

农业研究员曹慧:一季度供需错位,二季度终端需求有望改善。

农业研究员孙继森:一季度国内宏观经济整体向好。油脂受供大于求与宏观因素共振影响,季度内价格下跌明显,二季度虽有需求恢复增量,但供需格局难改,价格难有明显上涨。

化工研究员李训军:国内经济增长好于市场预期,化工需求整体或将边际改善,但地产、汽车等数据修复进程不均衡,化工消费增长或有差异性表现。

化工研究员张凤:一季度纺织服装出现上下游及板块之间分化。

化工研究员刘舜心: 二季度预计供需矛盾依旧明显,聚烯烃市场或保持低位震荡趋势。

上周原油价格在OPEC+减产政策产生了5美元/桶的脉冲式行情之后,脉冲式行情回落,叠加需求疲软预期升温,WTI原油价格回落到了80美元/桶以下。

尽管OPEC+超预期减产之后,市场对于供应偏紧的预期升温,原油价格获得一定支撑,但是需求疲软仍然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供应偏紧还是需求疲软?这给短期原油价格走势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从数据上看,尽管此次原油价格上涨,成品油价格涨幅并不明显,导致柴油裂解价差延续回落态势。柴油裂解价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于柴油的需求情况,而柴油需求更是反映经济增速的重要指标,从这个角度看海外经济衰退预期下的需求疲软担忧仍然存在,需要密切关注经济放缓对于需求的影响。从目前影响油价的主要情景看,宏观情景下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供给情景下OPEC+减产政策变化和需求情景下中国经济稳增长对于原油需求的支撑,仍然是主导油价走势的主要情景。

上周美豆系列、玉米、小麦价格均小幅走低,而糖持续高位。国内方面,粮食止跌企稳但呈现弱势运行态势。国内部分省份新季小麦的生长期正经受低温考验,按照历年规律来看,新小麦上市前价格难有继续走低空间。国内受五一假期临近利好支撑,下游食品行业恢复速度明显,企业采购备货积极性抬升,面粉、淀粉、植物油、糖类等需求量有持续向好趋势。从整体来看,国内食品原料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快于消费量上升速度,二季度中后期,预计国内整体物价水平将持续保持相对低位。

一季度国内农产品市场由需求预期向好转为落空,叠加季度末的宏观风险发酵,引发这一阶段农产品市场供需错位现象,影响饲料原料及生猪价格的普遍回落。一季度饲料原料及生猪市场价格预期悲观的主要来源在于贸易市场谨慎心态和下游屠宰企业冻品库存压力。而随着4月生猪市场价格的缓慢回升,市场悲观情绪有所好转,同时部分地区屠宰企业销量改善、二育主体开始入市,但这一现象目前来看仍属于边际改善状态,较难形成大范围的猪价上行支撑。因此基于当前来看,乐观情景下宏观需求继续保持强势复苏态势,3月社零餐饮收入累积同比增速13.9%或从侧面反映出未来随着终端消费能力持续恢复的基础正在增强,或将使猪价得到进一步支撑。而从养殖成本端的饲料原料价格出发,贸易环节的心态改善仍是关键,重点在于小麦玉米价差走势对原料采购需求格局的转变,或将从成本端推动生猪养殖利润的快速修复。

首先从宏观上来看,一季度国内GDP录得4.5%,超出市场所预期的4%,且消费增长比较明显。但终端需求的恢复对企业利润的改善程度不一,同时叠加生产端的快速恢复,宏观经济的强劲与微观主体的感受出现背离,但是具体来看,消费复苏进程仍在延续,未来仍然可以维持偏乐观的态度。

油脂来看,供需格局与季度末的银行破产对行情影响较大。国际来看,季度内随着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量的逐步确认,大豆供大于求格局明显,价格虽有所波动,但上涨乏力,菜油供大于求格局明显,除受宏观因素扰动外,暂无明显上涨驱动,棕榈油3月主产国减产,推动供需格局产生偏移,在三大油脂中表现较强,但季度末出现的美国银行业流动性危机,衰退情绪与避险资金的抽离导致价格出现明显下跌。国内来看,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修复,4月油脂需求端出现明显的边际改善,库存水平有所下降,但是未来到港量仍有增长预期,价格承压明显,供大于求格局下,价格难有明显上涨。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国民经济开局良好,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与化工市场终端消费领域相关的数据来看,2023年一季度房地产竣工面积增长了14.7%,是房地产行业唯一转正的数据,逐月数据来看复苏速度逐步加快。此外销售端数据虽然下降了1.8%,但也呈现持续边际改善的趋势。从数据结构来看,整体呈现出“竣工修复-销售回暖”的复苏路径。施工和新开工方面,1-3月房地产施工面积同比下降了5.2%,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而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了19.2%,是房地产相关数据中最弱的一环。随着“保交楼”政策的持续推进,房地产竣工修复的趋势或将延续,对于地产后端的产品需求将有所提振。新开工、施工等数据因为基数效应影响大概率将有所修复,但绝对数量的增长依然不容乐观,将影响地产前端商品市场的需求复苏节奏。家电市场1-2月产量出现一定差异化表现,空调、冰箱修复进程较快,除了基数因素以外,为应对后续旺季需求企业增加排产也是主要原因。从中长期来看,家电、家具作为地产后周期商品,也将受益于地产竣工端数据修复带来的利好,并有望带动相关原料产品需求回升。

此外,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1-3月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621万辆和607.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和6.7%,汽车终端市场依然相对疲软,国内有效需求尚未完全释放,汽车消费恢复还相对滞后。随着扩大消费政策的逐步落地,以及车企库存的释放带动观望情绪消耗,我国乘用车销量后续仍有上升空间,并带动产量出现修复,但基于基数效应增强及需求的弱支撑影响,回升幅度不会太大,因此对于橡胶、塑料、油漆等相关产品的带动作用也不宜过分乐观。

一季度来看,纺织服装上下游以及板块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分化情况。首先,从上下游来看,终端服装消费与上游的纺织与纤维行业比较表现较强,主要得益于后YQ时代的消费恢复,并且服装销售端的利润弹性较大,消费的恢复使得诸多服装销售企业一季度利润超预期增长。而上游的纺织、化纤受到库存高位等因素的影响利润情况不容乐观,大多数产品处于亏损状态,整体呈现终端大于上游的趋势。另一方面,终端服装销售板块之间呈现较大的分化,高端服饰、家纺的情况要好于中低端,原因在于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受到YQ影响的程度更小,消费的弹性更小,市场支撑更强,而中低端收入的消费者在当前的收入仍处于恢复阶段,储蓄的意愿更强。

整体来看,一季度的消费呈现恢复的趋势。3月份纺织服装出口以及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出现超预期的增长,在去年一季度基数最高的基础上能够获得超预期的增长,也为接下来三个季度的消费恢复传递出乐观信号。但受到欧美经济衰退的预期,出口端仍弱于国内消费,“内强外弱”是比较确定的趋势。

二季度我国PP仍有超百万吨产能投放,而PE暂无投产计划,PP供应压力进一步增加。但第二季度有较多检修计划,部分抵消新产能投产压力。从需求端来看聚烯烃下游行业虽然环比有好转迹象,但是同比来看和往年同期需求水平仍有差距,行业的边际修复带动边际需求空间有限,叠加第二季度属于膜类、汽车、部分家电等行业消费淡季,在中短期内需求完全修复的可能性较小,因此供需矛盾或将持续。在国际层面,供过于求仍是主旋律,美国一季度聚烯烃供给增量高于需求增量,欧洲在宏观背景下对化工品需求疲弱,全球合成树脂总体产能过剩。在第二季度我国聚烯烃或受到国际供需和国内供需两方面桎梏,从基本面角度来看,聚烯烃价格或将维持低位震荡趋势。

经营主体依据上述数据或信息、观点进行的投资/买卖/运营等行为所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均应当自行承担。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